提及中医很少有人想到这个硬币大小的红色锡盒。
大多数人都以为清凉油只存在于我们小时候的夏日回忆里。所以,当2016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埃及人对中国药膏清凉油趋之若鹜的时候,许多网友都惊呆了!
据《华尔街日报》,中国游客游埃及,清凉油当小费,6天旅行送出50瓶。最后没有要到小圆盒的安监人员,满脸失望。
当叶先生游完埃及的时候,他带的50盒清凉油全部送完了。在赫尔格达国际机场的第三个安检口,一个安检人员想要清凉油。叶先生说,“我已经没有了,全部送给了你们埃及人。”
When Mr. Ye reached his trip’s end, he was running out of balm. At the third security checkpoint at Hurghada International Airport, yet another security guard asked for ointment. “I don’t have any cream left on me,” Mr. Ye said. “They are all taken by you guys.”(WSJ)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清凉油海外火爆根本不是新闻。长期以来,清凉油一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红人”。
△非洲儿童小朋友拿着中国游客赠送的清凉油。(图片来源:东方IC)
90年代初,中国人去阿拉伯国家就看到很多商店里以一美元一盒的高价出售清凉油。那时候,清凉油在中国1角钱就能买两盒。
1991年,《阿拉伯世界》杂志曾刊文讲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清凉油的故事。其中一个细节非常有趣,埃及官员滔滔不绝地给中国访客科普清凉油的用法。
去埃及出差前,同事推荐作者吴聪带些清凉油当小礼物,他也有些意外,半信半疑,不过还是带了些。
在与时任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局长会面时,吴聪送上了他带的小礼物,风油精和清凉油。谁想这位运河管理局局长手持小盒紧贴胸口,连连表示感谢。
老局长十分开心,反倒给作者吴聪科普起了中国清凉油的用途,酷暑难耐时怎么涂、守斋时怎么用、夜间受凉时怎么擦、身上长疖子时抹......兴奋地老局长讲了很久,在他的口中,这小小中国药膏堪称万能。
△《阿拉伯人与中国清凉油》文章截图
埃及的这位老局长告诉作者吴聪:
访问中国的阿拉伯人总要到中国的友谊商店购买清凉油和风油精,并带回国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亲戚朋友。在阿拉伯国家,人们都知道这两种家常保健药的神奇功效。
作者吴聪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何以见得?来看看21年前的这组数据。
《上海医药》报道,1998年,上海中华制药厂天坛牌和龙虎牌清凉油系列产品1月至5月中旬出口创汇534万美元,为全年出口创汇破千万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时候开始,中国清凉油就被非洲人民称为“神秘的东方之物”、“中华魔药”和“中国神油”了。
该厂在突尼斯、马里通过代理商建立清凉油灌装包装厂,并在肯尼亚建立合资公司,出口半成品和包装材料在非洲加工成品。
100多年前中国药剂师们研究出来的药膏就这样扎根在了非洲的土地上,与当地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过,中医老国货走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不只有清凉油。下面这位你一定也很熟悉。
板蓝根的一席之地
2019年新年伊始,板蓝根给大家带来了特大喜讯。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中医药-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2016年5月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正式立项,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六个国家的提名专家与项目团队共同制定标准,历时34个月正式出版。
这条消息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甚至用“厉害了”来形容。
不少网友更是发来贺电:
等等!
此处CD君需要强调一下板蓝根和板蓝根颗粒是两码事儿。一个是药材,一个是药,有很大的差异。板蓝根药材的 ISO 标准并不能证明板蓝根药品的临床疗效。
听到这儿,很多人瞬间泄了气,那我还怎么向外国的小伙伴们推广炫耀呢?
你们喝的板蓝根颗粒其实之前就在英国扬眉吐气了一把,只是好多人不知道。
2017年7月14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简称“MHRA”)的官网发文公布,
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板蓝根产品(Phynova Coldand Flu Relief Powder for Oral Solution凡诺华缓解感冒和流感颗粒剂)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药品注册批件。可作为非处方药在英国市场销售。
中医“去中国化”?韩国来势凶猛
坦白讲,板蓝根药材ISO国际标准发布的意义远重大于板蓝根颗粒获批允许海外销售。
不信,你看看这些来势凶猛的竞争对手。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一些国家捷足先登,将中医药“去中国化”,称中医其为“东方医学”“东亚医学”等。
韩国更是来势激烈,先后向ISO提出包括电针仪、皮内针在内的十多项国际标准提案。”
“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后,中医药领域逐渐认识到标注化重要性。我们知道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获得大家的认可,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我国是主要天然药物原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却不是中药贸易大国。正是因为缺乏国际标准,我国的中药原药及其制品在国际贸易流通方面困难重重。
所以,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掌握中医药话语权,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安全保障。
再来看看这些来中国努力学习中医的小伙伴。看完你就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板蓝根ISO国际标准发布的重要性了。
没有统一的标准,想系统性地培养出国际化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几乎不可能,更别说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非洲小伙伴们喜爱清凉油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值得欣慰,但绝谈不上为之骄傲。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医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国际化远不该止于此。
清“淤”、通“堵”、解“难”......中医药的路还有很远。
“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医药发展摆脱了“单个蹦”困局。自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中国在35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了43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但我们仍需要清醒认识到的现实问题是,中医的认可度仍然不高,承认中医药法律地位的范围仍然有待扩大,中医药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尚显薄弱。
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2009年,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
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1年5月,《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3年8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014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首个中医药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标准。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演讲时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1月,习近平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
2018年9月,美国《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2019年4月,中国已经在35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
......
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中医药史,更是中华儿女需要守护的文明智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